UOJ Logo anti_pink的博客

博客

标签
暂无

学习一下德国人民的翻墙精神

2021-01-08 09:44:01 By anti_pink

 最近常听到有人抱怨穿墙太麻烦,俺心里就嘀咕:你要是知道当年德国人民翻墙的艰辛和危险,或许就不会再抱怨翻GFW这堵墙的麻烦了。   说到德国人的翻墙,比较关心政治的同学应该会联想到大名鼎鼎的“柏林墙”(具体介绍见“这里”)。从某种意义上看,东德共党在60年代建造的柏林墙和中国共党在21世纪架设的 GFW 真是具有异曲同工之妙——两堵“墙”都是用来阻止本国人民对自由的追求。各位同学们目前的处境,和当年东德老百姓的处境也很类似——都在挖空心思琢磨翻墙之术。   有鉴于此,俺今天特地献上当年收藏的一篇翻(柏林)墙的老文章(附在后面),希望给那些正在翻墙或者准备翻墙的同学打打气,鼓鼓劲。为了追求自由,突破 GFW 的那点麻烦算得了什么(翻墙的入门介绍在“这里)!   记得电影《侏罗纪公园》里面有句台词(大意是):生命总会找到自己的出口。俺借用一下,篡改成:追求自由的人,总能找到“墙”的突破口。   另:此文的作者已不可考(至少俺是没考证出来),不过里面的事例可能摘自“北明”发表在“中国报道周刊”(被墙)的一篇文章(链接在“这里”)。

=====================无敌分割线=====================

翻越柏林墙的故事

  “自由有许多困难,民主亦非完美,然而我们从未建造一堵墙把我们的人民关在里面,不准他们离开。”——肯尼迪《柏林墙下的演说》,1963年6月25日于西德市政厅柏林墙前。   德国的柏林墙是东德于1961年在自己的领土上建立的围墙,目的是不让东德人逃入西柏林,在柏林墙建立之前,大约有250万东德人逃入西柏林,1990年柏林墙被拆除,随后东德加入了联邦德国,两德实现了统一。 肯尼迪曾评价柏林墙是“世界上第一堵不是用于抵御外敌,而是用来对付自家百姓的墙”。但是对于德国人来说,柏林墙所代表的不是肯尼迪,冷战这样的大字眼,而是数以万计小人物的故事,这些小人物在这堵墙边,用自己的生命,造就了人类历史上的一个传说,这个传说的名字,叫做“自由”。   仅在此记录自己了解到的一些故事。常觉得,我国和西方的历史,记录很不一样。在我国的历史记录里,少有这样详尽,乃至繁琐的小人物的记录。所以读西方的历史,经常觉得过于平淡,过于拘泥细节而不见大方向。然而,却自有一种力量在。柏林墙的故事,在西方的历史里,感觉不但不惊天动地,或者剑拔弩张,反而竟然多有幽默。当然,是黑色幽默。

又一个“中国长城”

  万没有想到,在柏林墙纪念馆会读到我们中国的名字。柏林墙工程的代号,就是“中国长城第二”。   1961年8月,一个沉闷的夏天。对于大量东德人经柏林逃往西方已经忍无可忍的东德人和苏联人搞了一个漂亮的偷袭。8月12日凌晨1点,2万多军队突然开到东西柏林边境,立刻开始了修筑柏林墙的工程。应该说,这个以我国长城命名的工程,准备还是很充分的,绝对不是豆腐渣工程。仅仅到13日凌晨,第一期工程全部完工,整个东西柏林被铁丝网全部分割,再加路障。柏林墙正式树立了起来。   不过上帝实在会开玩笑,就在柏林墙的修筑过程中,东德人就开始了翻越柏林墙,逃亡西德的“柏林墙传说”。东德人的争分夺秒,只争朝夕的精神,给柏林墙的历史研究留下了千古之迷,到底是先有柏林墙,再有翻越行动,还是未等墙树起来,就已经开始了翻越,竟然永远无法得到一个答案了。   历史记载,柏林墙初步完成,即东西柏林正式分割,在13日中午12点37分,最后一个路口宣布封锁为标志。但就在13日,最早明白过来的东德人已经开始用生命搏击柏林墙,当天,一位技工跨过正在树立的铁丝网跳进了西柏林,有人跳进运河游到了西柏林。然而,天意弄人,谁也没想到记录他们踏上西德领土的时间。   13日上午,西德人涌向柏林墙,向墙那边的同胞投掷自己的通行证,身份证件。到苏联军队能够阻止这一举动前,数以千计的证件已经被扔到了东德同胞的手里。大批东德人借机混在返回西柏林的西德人中间偷渡逾越了柏林墙。   13日下午,柏林墙树立以后,第一个逾越柏林墙的人出现了。一个青年在光天化日之下,用百米冲刺的速度飞奔向铁丝网。但是,三名警察追上了他,将他打倒在地,谁也没有想到,被打倒的他竟奇迹般又站了起来,夺过警察的枪,一边与警察对峙一边继续向西柏林飞奔。警察是尽职的,他们不顾这个年轻人的枪,冲上去和他又一次扭打成一团,并且一刀刺进青年人的膝盖。这次这个年轻人失去了奔跑的能力,面对三个警察,结局已经注定。   然而,上天决心要给大家看一幕喜剧而不是悲剧。就在此刻,西柏林群众雷鸣般的怒吼惊醒了三名警察,他们已经越过了柏林墙,现在是在西德的土地上,他们不再是警察,而成了违法者。他们扔下青年跑回柏林墙的另一侧。这个青年拖著残废的腿,一边拼命呼救一边爬到了西柏林。   事后证明,这是一个大大的误会。事实上柏林墙并不是沿东德西德的边境修筑的,而是偏东德一侧,这是为了保证,即使你越过了柏林墙,你仍然在东德土地上,警察和军队仍然有权力和能力开枪将你击毙。当时那三位警察并没有越界,他们大可以合法将那个青年绑回东德。然而,面对这柏林墙上的第一次交锋,他们误会了,害怕了,那个青年简直是奇迹般的竟然这样逃脱了已经笼罩住了自己的厄运。这是第一个通过柏林墙的逃亡者。也许这第一个人就定下了逃亡柏林墙故事的基调。   在柏林墙传说里,有眼泪、有悲壮、有无奈;但同样也有幽默、滑稽和令人含泪微笑的故事。

最可爱的人

  要说最可爱的逃亡者,颇有几个竞争者,首先是两位大情圣:一个是阿根廷人、一个是澳大利亚人。大家看看他们逃亡的手段就可以知道,也就是他们能做出来,死脑筋的德国人就是再有几百万人逃亡,也做不出这么幽默的计划来。   柏林墙并不是铁板一块,总有那么几个门,几个交通站。于是情人被困在东柏林的两位就打起了交通站的主意。经调查研究,交通站是靠栏杆来封锁交通的,虽然栏杆结实,撞不断,但是栏杆比较高,如果汽车足够矮,可以从栏杆底下直接钻过去。于是计划诞生了,把自己的亲爱的放在行李箱里,趁警察不注意,开足马力,一下从栏杆下面钻到西柏林就行了。   说干就干,澳大利亚人就这么把自己的新娘子接到了西柏林。如果故事到此为止,那就不存在什么幽默了。但是这时候,阿根廷人出场了,他充分表现了南美人民热血沸腾,但不爱动脑子的特点,他认为这个计划不错,也想照办。所谓照办,真的是照办,他居然连车子都是直接找澳大利亚人借的同一辆车!说起来也是,这么矮的车本来就不好找。问题是,他一点伪装都没有做,连车牌都不换,就这么开了去。   阿根廷人开著这辆已经被报纸报道得详细得不能再详细的车,大摇大摆开进东柏林。东德警察一看,这车怎么这么眼熟,但是谁也猜不到天下还真有这么大胆的人。警察问:“这车,以前是不是来过东德?”阿根廷人脸不红心不跳的回答:“当然没有啦!”警察自己也糊涂了,大手一挥,放行了!结果是,在一个星期以后,同一辆车,把另一对情侣,用同样的方式带到了西柏林。   在他们举行婚礼之际,悲愤的东德警察把栏杆下面装了无数垂直的铁条,别说是车,就是条蛇也休想从栏杆下面再钻出去!

最悲惨的人

  写可爱是容易的,面对冷酷的现实,人类用自己的信心,幽默来反抗,说起来即使是最大的冷酷,也压不下那希望和温暖。然而要写悲惨,实有些下不了笔。   柏林墙的逃亡者中,那些“功败垂成”者无疑是悲惨的。1961年,18岁的彼得·菲西特就是这么一个人。他已经爬到了柏林墙的顶部,只需要再加最后一把劲,就可以达成目标,就在这个时候,枪声响了……彼得滑落回柏林墙东侧。   悲剧还没有完,身中数弹的彼得倒在柏林墙下,血流如注,我不知道东德的警察是一时不敢承担责任,跑去请示上级,还是真的就已经下了杀心(我宁愿相信是前者)。彼得就这样在墙下躺了50分钟,没有一个东德警察前来管他。   彼得的呼喊声一点一点的低下去了,低下去了。西柏林的人群爆发出愤怒的抗议声。“你们是杀人犯!”“你们是法西斯!”上千群众怒吼著。西德的警察冒险跑到柏林墙边(前面已经说过,这是极其危险的,柏林墙西侧依然是东德的土地,警察已经“越界”,完全可能被枪击)把急救包扔向彼得。但是太晚了,彼得已经失去了自救的能力。彼得终于停止了呼吸。他的血已经流尽了,在他蓝眼睛里最后映出的,依然是东柏林。50分钟以后,东德警察抬走了他的尸体。   如果说彼得最大的不幸在于他最终没有成功,我不知道下面这个最后“成功”的例子,是不是算幸运。在柏林墙刚完成的那一年,由于墙还不是很坚固,有人就想出了办法,开重型车辆直接撞墙!直接冲开柏林墙进入西德。1961年,这类事件多达14起。   逃亡者要面对的绝不仅仅是坚固的高墙,还有来自军队和警察的密集射击。有军事常识的朋友都知道,对于穿透力极强的子弹,民用的车壁,车门根本就是nothing,香港电影里躲到小轿车后面就可以逃开对方射击的镜头完全是搞笑。所以,用这个办法冲击柏林墙的人,实际上等于完全不设防的穿行在枪林弹雨中,去争取一次严重交通事故的机会!   这里的故事太多,最悲惨的,一是在离墙最后一米处熄火的那辆装有数十人的大客车。二就是布鲁希克的故事。   布鲁希克和他的同伙同样是利用大客车冲击柏林墙,但是他们的行动从一开始就被发现了。军队和警察从多个方向向客车密集射击,客车起火燃烧,弹痕累累!还好,客车质量过硬,不但没有熄火,还在布鲁希克良好的驾驶下奋勇加速,一声巨响,柏林墙被撞开了一个大缺口,整个客车冲进了西柏林!   欢呼的人群拥上来迎接,却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驾驶座上的布鲁希克身中19 弹,他是用生命的最后意志坚持加速,冲向柏林墙的。当客车冲进西柏林的那一刻,布鲁希克停止了呼吸。   柏林人展开了一场争论,布鲁希克究竟有没有看到他梦想看到的西柏林?最后是一个现场镜头宽慰了大家,从镜头上看,客车驾驶座位于西柏林之后,布鲁希克还有一个抬头的动作。是的,那时候他还活著!他的眼睛最后映出的,是他梦想中的迦南西柏林!他是一个成功者。   柏林墙在两德统一后完全拆毁,后来联邦政府作了很大努力说服人民同意在原址重建了一段70米的“柏林墙”作为警示,图中十字架是企图越墙者的墓碑,为纪念他们追求自由的勇气把他们葬在这里让人凭吊。在28年中,至少有239人在试图翻越柏林墙或潜渡施普雷河时被枪杀。   这个镜头我也看了,说实话,在那样的动荡,混乱,和快速行驶中,每个人都被颠簸得相当厉害,硬要说那个几乎无法注意到的动作是布鲁希克自己作出来的而不是别的原因,我感觉实在是勉强。但是,谁又愿意继续辩论下去呢?谁又不希望这个年轻人生命的最后时刻能够是快乐呢?德国人如此不严谨的结论很少,却少得可爱,少得美丽。   柏林墙倒塌以后,新建成的文化宫,专门采用了很特殊的设计。建筑之间均用伞状结构连接,整个原来的柏林墙东侧“死亡开阔地”被全部笼罩在保护伞下。成为了伞下的广场。   我的德国同学说,这是因为,在这个广场上,无数逃亡者因为没有任何隐蔽物,只好强行穿越在火力控制下的广场而失去生命。现在,德国终于可以为自己的公民提供隐蔽物了,尽管,已经太迟,太迟…… 我无话可说。

咱们德国人都是工程师

  上面那篇太沉重了,来一点轻快的。   德国人的机械设计,制造能力举世闻名,在柏林墙逃亡中,那也是充份体现了德国人民的技术水平。要按现在流行的歌来唱,那就是:“咱们这嘎都是德国人,咱们这嘎特产工程师,咱们这嘎香肠配啤酒,咱们这嘎都是活本茨”(本茨,即奔驰汽车创始人,德国工程师)。   1968年,一位东德青年利用河流潜水到达西德。大家心目中的潜水是什么样的?潜水服?潜水镜?总之他一个人能有多大本事,还一切都必须自己造,最多是一点粗糙的个人潜水工具罢?   非也,这位青年自己造的是——潜 - 水 - 艇!   他用的是摩托车马达,配上自己组装的钢板,还有导航,压缩气体等系统。硬是在家造出了一个个人用的小潜水艇。质量如何?我看可以通过ISO9002国际认证。这潜水艇在水下航行了超过5个小时,才从西德那边冒出来,其中没有发生任何事故。有同学说了,5个小时是不是太长了一点?那是没办法的事情,你试试拿个小摩托的马达去潜水看看。   这小潜水艇当然是一个奇迹,该青年的逃亡过程使他立刻在西德找到了工作,各大机械公司竞相聘用该青年为设计师。听说后来他还真在机械设计上大有成就。

  不过小潜水艇也就算了,后面来了个更狠的,逃亡中一不小心,楞搞了个吉尼斯记录出来。   1979年某夜晚,从东德一个家庭的后院升起了一个巨大的热气球。气球下面的吊篮里装著两个家庭——两对夫妇和他们的四个孩子。这个气球完全由这两个家庭手工制成,花了数年的时间。在此期间,两个家庭自学成才,从材料学,工程学,气体动力学,气象学……一直到建立家庭实验室,最后成功的在家庭的后院里制作完成了这个高达28米的热气球!   经调查,此热气球是欧洲历史上最大的热气球,被记入吉尼斯世界记录!   这个热气球在通过柏林墙的时候,被警察发现了。警察目瞪口呆之余,还算记得开枪射击。这一射击,该气球良好的工艺水准就发挥了出来。逃亡者操纵热气球一下升高到了2800米以上的高空,不但枪打不到,连探照灯都照不到!警察只好紧急呼叫空军支援:“长江长江,我是黄河,你们赶快出动,寻找一个热气球,把它打下来。对!没错!是热气球!重复一遍,热 - 气 - 球!”   苏联空军的“苏”、“米”战机立刻出动,但是热气球在28分钟的飞行以后,已经完成了使命,安全落地。   问题是,当气球被发现以后,两家人决定立刻降落,以避免被战机击落。这一“紧急降落”,就谁也摸不准方向了——降落的地点无法确定。到底是已经到了西德,还是被迫降在东德,谁也不知道。   估计在他们数年的学习中没有心理学的功课,面对未知的前景,8个人都失去了验证的勇气。他们根本不敢走出这个气球,就这样躲在吊篮里长达24小时之久。他们已经没有勇气亲自揭晓自己的命运了。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祈祷。降落整整24小时以后,军人来了,揭开了气球。他们对这8个逃亡者说出了他们盼望了多少年的话。——“你们自由了,这里是西德领土。”

  还有一个地下逃亡的工程也是让人叹为观止。它是一条穿越柏林墙的地下隧道。这条隧道全长145米。距地面距离是12米。就是说,这隧道先如挖井一样,向地底直着往下挖12米深,然后在开始往柏林墙方向挖。隧道的进口,设在一所房子后院的厕所里,而出口是一个老点心面包店的地窖。隧道内部高度不足一米,确切地说,只有70公分。否则,在这种秘密状态下,太多的土将无法化解在屋子里。大量的土用小推车运送到地道口,再拉上井,分散在屋子里。一共有36个青年和一位23岁的女青年参加了这项秘密工程。他们由此营救出了他们的未婚妻和朋友,以及他们全然不认识的家庭。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隧道不是从东柏林往西柏林挖,而是由西柏林往东柏林挖。之所以仍然要秘密地处理挖出来的土,大概是因为在救出所有要救的人之前,仍然需要小心谨慎,不走漏风声:谁知道西柏林是否有东柏林的间谍?   但问题是,如果从东柏林往西柏林挖,出口可以不必忧虑,反正只要到了西柏林,那里都是自由的土地,都可以光明正大地走出来。但是从西柏林往东柏林挖,出口就必须事先设计好,必须正好是一个隐蔽的出口。   这些西柏林的营救们,是怎样使出口正好挖通在一个房子后院的厕所里的呢?他们又不能公然和秘密警察监视下的东柏林一方联系、讨论;就是秘密联系讨论也不可能公然测量距离、方向和位置;就是公然测量了,又怎样方位、距离分毫不爽地可可从人家后院的厕所里挖出?   这应当是工于计算、思维精密、办事严谨的德国人逃亡到西柏林的又一个杰作。   这项秘密工程不声不响地进行了六个月。57位东柏林人成功地从这个隧道中出逃。从开始挖土,到逃亡者最后爬出隧道,在12米深的井口下坐着缆绳,始见西柏林的自由天日,人们为这一工程全过程拍下了珍贵的照片。这些照片除了传递当时的作业情况,还向后人传递着另一种信息:救助者们在挖下第一铲土时就知道他们一定会成功,而且只能成功,否则,这些照片随时可以成为治罪的证据。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钻研

  下面这个故事,证明了这个世界上永远有些事情,你是连想象都想象不出来的。   如果让你把一个人藏在小汽车里偷越柏林墙,你会把他藏在哪里?后箱?底盘?座位下面?恐怕没有一个人会想象得出来,把人藏在汽车的引擎部份。不要说那里因为发动机的缘故温度高,废气多,人放那里多半不烫死也憋死,就算没这些问题,您随便掀开哪辆车的引擎盖看看,怎么可能放得下人?   然而事实证明,那里可以放下一个人,而且这个人可以在引擎旁边至少呆2个小时以上,还保持清醒。9个从引擎中逃亡柏林墙的东德人可以作证。他们的故事甚至连金庸先生描写的什么“缩骨功”也相形见绌。   据资料显示,他们都是把自己扭曲成,成,很难说他们把自己扭曲成什么形状了。总之他们就好象没有骨头,可以随便变形的橡皮泥一样,把自己一点一点的塞进了引擎与盖子之间的缝隙里。然后就这样逾越了柏林墙。到达西柏林以后,他们要用1-2小时的时间,再一点一点把自己“还原”。先出来一条腿,再伸出一个头,逐渐的,一个人的形状硬是从引擎里升了起来。如果放一个快镜头,简直就是《终结者II》的翻版。   在录像上,一大群西德的热心人在旁边帮忙。但是很快,“不许帮忙”就成了规矩。因为逃亡者的姿势实在太古怪,只能由本人来逐渐恢复。没有经验的人只能是越帮越忙。

  在香港电影里,警察或者匪徒,经常从人行天桥上一跃而下,正好落在驶过的汽车顶上。这对于我们来说是电影,对于柏林人却是生活的一部份。   凡靠近柏林墙的高楼,都成了东德人“跳楼”的场所。不必担心,这里的跳楼可不是求死,而是求生。只要你爬到楼上,表现出逃亡的意图,西柏林的同胞们就抬著床单蜂拥前来接应。鼓足勇气,一跃而下,只要把握了方向,就可以在空中逾越柏林墙,落到床单上。   当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么高的运动天份的。曾经有一家三口一起跳楼。6岁的孩子成功了,父亲和母亲却摔到了地面,一个伤了内脏,一个伤了脊椎。在短短的跳楼时代,有4个人因跳楼而死亡。   年纪最大的跳楼者是一位77岁的老太太。她在跳下来之前,把自己吓得瘫倒在了地板上。无论大家怎么鼓励,怎么哀求也无法跳下来。就在西柏林人准备失望的散去的时候,一个意外发生了。东柏林的警察发现了情况,冲进了大楼。警察破门的声音给了老太太无穷的动力,她冲向窗口,果断的一跃而下……   再后来,由于柏林墙西侧仍属于东德,接应的西德人算侵犯了东德领土,跳楼者又改用汽车接应。顶部预先布置的汽车突然冲向柏林墙,跳楼者就把握这一刹那裹著被子飞跃而下,直扑汽车顶部。汽车又马上退回西柏林内部。   直到东德下了决心,把柏林墙东德一侧的高楼全部推平,空出一片几百米的“恐怖区”以后,居然还有人延续了这个跳楼逃亡法。某位德国工程师设计了一个强力弹射装置,从东柏林市内的高楼起跳,“弹”了数百米到达西柏林,然后利用自己制造的降落伞缓缓落地。

柏林墙的倒掉

  历史的进程到了1989年下半年,东德已经是强弩之末。由于东德政府70年代以来所实行的指令性经济、农业全面集体化、强力发展重工业、严厉打击国内反对声音的经济、政治政策,导致经济发展几乎停滞,210亿美元的外债债台高筑、东德马克内债累累,环境污染严重,人民生活贫穷压抑,严重的不满情绪早以深深埋伏在社会民心之中。   1989年11月9日,新东德政府开始计划放松对东德人民的旅游限制,但由于当时东德的中央政治局委员君特·沙博夫斯基对上级命令的误解,错误地宣布柏林墙即将开放,导致数以万计的市民走上街头。   这一天,就象上紧了发条的钟表,突然失去指针,滴滴答答的钟声尤在,却不知何始何终——柏林墙的两面人山人海,鸦雀无声。   面对这堵耸立了28年,阻绝两德人民,制造了无数悲欢离合、生死哭歌、惨重牺牲的血墙,人们无法判断的是:当制造它的独裁政府部门和官员辞职的辞职,改选的改选时,柏林墙辞职了吗?它是否仍然戒备森严?它还能随意射杀越墙的逃亡者吗?自动射击装置是否完全解除?密堡暗碉里的岗哨是否仍然轮流值班?带缰绳可以自由追踪100米的警犬是否正严阵以待?   没有任何官方的媒体报道这些与人们生息密切相关的消息。柏林墙依然无声地矗立着。它两面成千上万被阻隔的人们遥遥相对,心中纵有万马奔腾,脚却不敢越雷池一步。   这是继两次世界大战之后,德国又一个历时转折的关头。而历史在这一瞬间干脆停下了脚步,为的是让人们记住它的沧桑。   不知道渴望自由的人们同这面血墙对视了多久,终于有一个东德的青年人,壮着胆子,往那禁区的空地,试探着,迈出一只脚……   没有反应。让脚落地,移动身体重心,再迈出另一只脚……   仍然没有发现任何警戒方面的反应。   小伙子双脚落在东柏林境内的禁区,人,暴露在自动枪击射程之内。   柏林墙两岸,无数双眼睛被这年轻的躯体所抓住,人们不约而同屏神静息等待着……要么枪声乍起,又一具尸体倒卧在血泊中;要么人民淹没、踏碎这围墙。   小伙子不急不徐,却一步千斤,载着两德的万众一心,牵着两德张开的手臂,在众目暌暌之下,从那片社会主义东德境内的边境开阔地,一寸一寸、一米一米走向资本主义西柏林境内。   这应当是德国历史上,街头上最安静最紧张的时刻了。   当小伙子在身前身后人山人海的无声的注视下,终于接近柏林墙,奋力攀上墙顶,预期的枪声仍然没有响起,紧张的人们却沉默得几乎要爆炸。   然后,西柏林一边向这位以命相抵、探试自由的青年人伸出了丛林般的手臂;然后,小伙子双脚结结实实踏上了西柏林自由的土地。   一瞬间,柏林墙两岸人声鼎沸,心旌摇荡,激动的情感潮流如洪水决堤。人们相互拥抱接吻,相互重复诉告着那个刚刚发现的不可思议的事实: 柏林墙解放了! 它的警卫事实上已然解除! 它已经全然不过就是一堵墙而已了!

  两德人们相互拥入对方,成千上万的人们彻夜不眠地享受着亲友重逢的喜悦。两德人民拥满柏林墙墙上墙下墙东墙西,人们举杯相庆,奏乐狂欢,欢乐的自发的庆典持续数日,节日的气氛经久不消。   无论如何,柏林墙的故事已经结束了。(而且,是喜剧性的结束)人间的故事,如柏林墙这般悲惨的并不少,能够最终这样收场的,已经很不错了。   德国人毕竟是幸运的,柏林墙见证了德国人的痛苦,全世界分享了他们的痛苦。他们被关注着。然而,还有那么多的人,他们的痛苦竟然是完全默然的。   柏林墙倒下了,东德人终于获得了他们梦寐以求的自由。然而,类似的悲剧却并没有在这里地球上结束。我们看到在远隔德国万里重洋的另外一个国家,依旧有一堵用来对付自己的百姓的墙巍峨耸立着。唯一的区别是:大多数人看不到甚至不知道这堵墙。

俺博客上,和本文相关的帖子(需翻墙): 《美苏冷战的缩影——柏林墙简史(多图)》 《处在历史转折点的小人物们——回首80年代的几则往事》 《党和互联网的较量》 《从微博客被封杀说开去》 《关于抹黑 Google——谈谈党国对舆论的操纵手法》 版权声明 本博客所有的原创文章,作者皆保留版权。转载必须包含本声明,保持本文完整,并以超链接形式注明作者编程随想和本文原始地址: https://program-think.blogspot.com/2009/07/break-through-berlin-wall.html

分析爱国主义忽悠的常见类型——顺便戳穿几个流传很广的谣言

2021-01-08 09:39:01 By anti_pink

前几天(3月27日),习近平去法国访问,在公开演讲时引用了拿破仑【被误传】的名言。此事充分说明了习包子的不学无术(这个“名言”老早就被辟谣了)。

  其实3年前就有热心读者来信,希望俺发博文澄清一些被误传的名言和典故。今天就借着这个机会,帮大伙儿分析一下:基于【忽悠】的爱国主义宣传,主要采用了哪些忽悠手法。针对每一种手法,俺会列举若干个广为流传的谣言来举例,以加深大伙儿的印象。

★事先声明

◇声明1

  俺不反对“爱国主义宣传”(即使是成熟民主国家,也有这类宣传),但俺反对“忽悠式”的爱国主义宣传。“忽悠式”的爱国主义宣传,一旦听众知道了真相,效果只会适得其反。

◇声明2

  “忽悠式的爱国主义宣传”有很多,俺的口水有限,不可能一一列举。所以本文只挑选几个流传比较广泛的谣言,以正视听。如果列位看官想补充,欢迎到本文留言。

★“凭空捏造”的忽悠

  所谓的“凭空捏造”,就是说:压根儿不存在的事情被捏造出来。这类谣言是最不靠谱的。

◇拿破仑的“醒狮论”——压根儿没说过

  既然本文是由习包子转述“醒狮论”引出的,自然要先来聊聊“拿破仑的醒狮论”。

  误传的内容

  拿破仑说:"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当这头睡狮醒来时,世界都会为之颤抖"。

  对误传的戳穿

  拿破仑生活在200多年前的法国,从没到过中国,也没有密切接触过中国人。假设拿破仑真的说过这句话。(考虑到当时还没有摄像机和录音机)这句话要传到中国,只可能是如下三种途径:

  1. 要么是拿破仑在自己的著作中提及

  2. 要么是接触过拿破仑的人在著作中提及

  3. 要么是连续不断地口耳相传

  但是拿破仑留下的所有文字都没有提及这句话,接触过拿破仑的人留下的著作,也没有提及。如果是“口耳相传”的话,能够流传到中国,那么必定首先在欧洲有大量的传播。但实际上捏,这句话只是在中国广为人知,欧洲人对此了解甚少。

  误传的成因之1——革命党人的狮子图腾

  用“沉睡的狮子”来比喻清朝末年的中国,最早应该出自于清末的革命党人。以下举几个例子:

  1. 邹容(清末革命宣传家)在其代表作《革命军》中提及:"嗟夫!天清地白,霹雳一声,惊数千年之睡狮而起舞,是在革命,是在独立!"

  2. 留日的同盟会成员创办过一本杂志,刊名就叫《醒狮》

  3. 陈天华(同盟会早期会员)的遗著是《狮子吼》

  4. 陈天华的代表作《猛回头》中提及:"猛狮睡,梦中醒,向天一吼,百兽惊,龙蛇走,魑魅逃藏"

  为啥清末的革命党人要用“狮子图腾”,而不用“龙图腾”?因为当时“龙”被视作满清的标志,名声比较臭。

  误传的成因之2——拿破仑的一段话

  拿破仑第二次兵败之后,二次退位,然后被囚禁于圣赫勒拿岛。在这段期间,拿破仑曾经发表过针对中国的看法。原话是:"如果我是个英国人,我会认为那些鼓动和中国开战的人是英国最危险的敌人。英国会被打败,也许一场印度的革命也会随之而来。" (出处参见“英文维基语录”)

  为了避免某些愤青拿这段话去意淫,大致说一下这段话的背景——拿破仑说这话的时间点是1817年。当时英国正在采用外交手段(阿美士德使节团)逼迫清廷开放通商口岸,两国的关系有点紧张。拿破仑认为:如果英国贸然发动对中国的战争,必定惨败,甚至连印度都不保(当时印度是英国殖民地)。

  拿破仑说完这话不久,1839年爆发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轻松击败中国,迫使清廷签订《南京条约》。所以拿破仑这段预测,可以说是大错特错。

  误传的小结

  综上所述,一方面拿破仑曾经预测过中国的牛逼(可惜当时的预测完全错了)。另一方面革命党人不断用“醒狮/猛狮”寓意中国。所以后人把这两者嫁接到一起,变成了“拿破仑版本的醒狮论”。

◇在月球上【肉眼】看到长城——压根儿看不到

  忽悠的内容

  这则谣言的大意是:美国宇航员登月之后,在月球上用【肉眼】可以看到仅有的两个人工建筑,一个是中国的长城,一个是荷兰的拦海大坝。俺读小学低年级的时候(80年代)就听说这个。当时还激动了半天。

  对忽悠的戳穿

  等到后来看了一些科普读物,才意识到这是压根儿不可能的——人的肉眼根本没有这么高的解析度。简单而言:长城的宽度只有5-10米左右,而地球的直径超过1万公里(你自己算算看,两者的比例有多少)。在月球上看地球,也不过是圆盘大小。那么长城在这个圆盘上,将会细到何种程度,你自己想想看。

  引申阅读

  为了增加说服力,以下引用朝廷官方的新华网提供的报道。如果连朝廷官方都承认这是假的,某些偏执的爱国愤青就没必要再意淫了。

《历史谜案由来 “从太空肉眼看长城”争论大事记 @ 新华网》

《欧洲宇航局网上认错发更正 所谓长城其实是“河流”@ 新华网》

★“偷换概念”的忽悠

  “偷换概念”的忽悠,相对而言比较具有隐蔽性。这类忽悠有一部分属于“事实”,但是从这些事实却得出了错误的结论。

◇商高的勾股定理——不能算“定理”,连“猜想”都算不上

  忽悠的内容

  学过初等几何学的网友,应该都知道:“三角形的直角边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这在天朝被称为“勾股定理”。据说最早出自“商高”,所以也称“商高定理”。

  对忽悠的戳穿

  要戳穿这个误传,首先要给大伙儿普及一下数学常识——只有给出证明的命题,才能称之为“定理”。只给出命题而没有给出证明,最多只能算“猜想”(有时候连“猜想”都算不上)。

  关于商高的记载,出自《周髀算经》,原文是"勾广三,股备四,径隅五"。但是商高本人并未给出证明过程。所以充其量,商高的这个成就只能算是“勾股数”。因为他并没有指出某个【普遍规律】,只是给出了某个“特例”。所以连“猜想”都算不上。

  在中国,最早给出数学证明的是三国时期的赵爽,时间大约是【公元后222年左右】(参见维基百科“这里”)

  作为对比,再来看看西方(古希腊)。古希腊最早给出证明的是大名鼎鼎的毕达哥拉斯(关于此人的介绍,参见维基百科“这里”)。他生活的年代大约是【公元前500年左右】。

  由于毕达哥拉斯的证明失传了(没有流传到现在)。某些爱国愤青会说:他的证明不算。那好,咱们来看一下流传至今的最早证明——出自欧几里德所写的《几何原本》(此书堪称科学史上的里程碑)。欧几里德的生卒年代是【公元前325年 - 公元前265年】。顺便提一下:欧几里德在他的书中提到说,毕达哥拉斯是这个定理的最早证明者。

  顺便再补充一下:商高生活的年代是【公元前1000年左右】。而古埃及早在【公元前2600年左右】的莎草纸,就已经记载了(3,4,5)这组勾股数。而古巴比伦在【公元前1800年左右】的泥板上,就已经记载了一大批勾股数,最大的一组是(12709,13500,18541)。(巴比伦泥板的照片和介绍参见维基百科“这里”)研究数学史的学者认为:古巴比伦能够算出这么大的勾股数,绝对不是碰巧。这足以说明他们掌握了直角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规律。

  对上述考证的小结   综上所述,已知最早的“勾股数”,荣誉应归属古埃及人;已知最早的“猜想”,荣誉应该归属古巴比伦;已知最早的“定理证明”,荣誉应归属古希腊(毕达哥拉斯 或 欧几里德)

◇周恩来去世,联合国降半旗——只是例行公事,很多领导人去世都降半旗

  忽悠的内容

  这个误传迷惑了很多人。包括朝廷喉舌新华网在内,都转载了这个忽悠。俺特地摘录新华网的报道(链接在“这里”)。以下是引文: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逝世时,设在美国纽约的联合国总部门前的联合国旗降了半旗。这是非常罕见的事,自1945年联合国成立以来,世界上有许多国家的元首先后去世,联合国还没有为谁下过半旗。一些国家感到不平了。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站出来,就在联合国大厦门前的台阶上发表了一次极短的演讲,总共不过一分钟。他说:“为了悼念周恩来,联合国下半旗,这是我决定的,原因有二:一是,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金银财宝多得不计其数,人民币多得我们数不过来。可是周总理却没有一分钱存款。二是,中国有10亿人口,占世界入口的1/4,周总理却没有一个孩子。你们任何国家的元首,如果能做到其中一条,在他逝世之日,总部将照样为他降半旗。”说完,他转身就走,广场上外交官各个哑口无言,随后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对忽悠的戳穿

  这其中最大的忽悠是第二句话:“自1945年联合国成立以来,世界上有许多国家的元首先后去世,联合国还没有为谁下过半旗”。实际上捏,联合国在1947年就制定了《联合国旗典与规则》。这个旗典中规定:"对于联合国会员国的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逝世的情况,联合国总部、联合国在日内瓦的办事机构以及联合国驻该会员国的办事机构将以联合国旗降下半旗的仪式致哀。"(该旗典的相关链接在“这里”)

  所以周恩来死了之后,联合国降半旗只不过是例行公事而已。在周恩来之前,联合国已经多次降过半旗(比如20世纪三大刽子手之一的斯大林,1953年也享受此待遇)。周恩来之后,也有许多次降半旗。比如:跟周恩来同一年挂掉的毛太祖(也是20世纪三大刽子手)也享受此待遇;还有前几年北朝鲜的金二胖挂掉,也享受此待遇。金二胖的事儿时间较近,大伙儿应该还记得吧?

  既然只是例行公事,这篇报道的后半段(联合国秘书长的讲话),自然也就是假的。

  看到有读者在留言中提出质疑,说当时中国的国家领导人是毛,而不是周,所以周去世不符合《联合国旗典与规则》的规定。针对这种质疑,俺只需再举几个例子:在周恩来之后享受此待遇的大陆人,除了毛以外,还有朱德(人大委员长)、宋庆龄(国家名誉主席)。从朱、宋这两例可以看出,“国家领导人”并不限于“一把手”。“总理”职务也可以归入“国家领导人”。

  引申思考

  顺便给爱琢磨的同学出道思考题:这段秘书长的讲话,本身还存在多处纰漏,不妨自己分析一下。

  引申阅读

《弥天大谎——联合国为周恩来去世破例降半旗 @ 网易》

★“断章取义”的忽悠

  这类忽悠,就是把别人的原话去头去尾,只抠出当中的一段,然后曲解其本意。

◇美国五星上将谈论朝鲜战争

  关于这个忽悠,俺曾经在《谈谈真理部对朝鲜战争的忽悠》一文中提到过。今天再罗嗦一次。

  忽悠的内容

  朝鲜战争结束之后(严密地讲,是签订《停战协定》之后),咱们天朝的官方宣传经常引用美国五星上将布莱德利(时任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的一句话:"我们在错误的地点、错误的时间和错误的敌人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

  这是一个典型的断章取义,以此来造成一种假象:好像美国军方后悔打了朝鲜战争。但真相是这样的吗?请看俺下面的分析。

  对忽悠的戳穿

  这个很容易戳穿的。因为这是布莱德利的公开讲话,很容易就可以查到洋文的原文——请看维基百科这里。不想看洋文的同学,俺稍微转述一下大意。布莱德利的观点是:如果美国把朝鲜战争扩大化,演变为对中国的全面战争,那将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打一场错误的战争。他这句话并不是指当时正在进行的朝鲜战争,而是指麦克阿瑟企图要挑起的“全面对华战争”。   布莱德利说此话的背景如下:

  他出席国会举行的听证会。在会上,他提到说美国军方(也就是“参谋长联席会议”)不想把朝鲜战争升级为对华战争。并不是因为担心中国,而是因为担心苏联。

  俺补充说明一下:

  因为当时美国的全球战略是:欧洲第一,亚洲第二。美国把苏联当成头号敌人。全面对华战争会让苏联渔翁得利。从布莱德利的一些公开言论可以看出:他本人支持有限的朝鲜战争(以防止北韩吞并南韩)。

  引申阅读 《谈谈真理部对朝鲜战争的忽悠》

★“添油加醋”的忽悠

  “添油加醋”的忽悠,和前面几类相比,算是厚道的了。至少这类忽悠,还是有一点事实依据。这类忽悠的问题在于——把事实夸大了。事实夸大之后,就会成为谬误。

◇张衡的候风地动仪——不能算“地震仪”,更不能预报

  误传的内容

  咱们天朝的历史教科书中,有提到说汉代的张衡发明了“地动仪”。如果光这么说,还算客观。但后来这个“地动仪”就被某些人夸大成“地震仪”,然后又夸大成“可以预报地震”。这就属于明显的忽悠了。

  对“预报”的戳穿

  对张衡这个候风地动仪,中国的史书中仅在《后汉书》中有区区195个字的描述。压根儿就没提到预报地震。所以网上的一些愤青吹嘘这个地动仪能预报地震,纯属意淫。

  对“地震仪”的戳穿

  另外一种忽悠,稍微收敛一点——只是把“汉代的地动仪”说成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台地震仪”。(此谬误属于前面提到的“偷换概念”)

  可别小看“地震仪”和“地动仪”这一字之差,实则缪以千里。“地震仪”这个词汇是有专门说道滴。至少要包含如下几个要素,才有资格称为“地震仪”:

  1. 能记录地震发生的时间
  2. 能记录地震发生的地点(震中)
  3. 能记录地震发生的强度

  张衡的这台,显然无法记录时间和强度。如果要记录位置,至少也要有3台配合(才能依靠几何定位)。所以从功能上讲,没有资格称为“地震仪”。

  对“效果”的质疑

  那么这台地震仪是否具有史书中提到的效果呢?为了避免篇幅太长,俺就不再分析了,直接给出别人现成的分析。

《地震释疑——张衡地动仪能否记录地震 @ 新浪科技频道》

  这篇分析了地震波的特点(横波、纵波),质疑张衡这台仪器的实际效果。当然,质疑并不等于否定。因为张衡这台神奇的玩意儿没有留存后世,史料记载又太过简略。所以咱们搞不清楚《后汉书》的记载是否有夸大之处。

(提醒一下:如今摆放在帝都某博物馆的“地动仪”是1951年的现代仿品,不是出土文物)

◇西点军校开展学雷锋运动,立雷锋雕像——只是某个房间曾挂过雷锋画像,现在已没了

  误传的内容

  说是美国最牛的军校——西点军校——为了弘扬雷锋精神,开展学雷锋运动,并在校内树立了雷锋的雕像。

  对误传的戳穿

  如今是信息时代,而且中美的民间交流也很多。有大量的天朝民众去过美国。这其中也有不少人去西点军校参观过。没听说有人看到传说中的“雷锋雕像”。参见天朝官方的这篇报道《西点军校澄清从未学雷锋 接待中国游客筋疲力尽 @ 中国新闻网》

  误传的起源

  俺找到一篇新华网的报道。原来起因是:西点军校曾经在某个教室/办公室的墙壁上挂过一张雷锋画像(现在早就没了)。后来田志芳(中国驻美大使馆任一等秘书)看到西点的一张招生广告的照片,照片拍摄的正好是那个房间。田志芳发现其中的雷锋挂像,然后大肆宣传(把照片送给抚顺雷锋纪念馆)。再后来以讹传讹,夸大成“雷锋雕像”,再后来又夸大成“西点军校开展学雷锋运动”。(具体参见《西点军校的雷锋像 @ 新华网》)

  虽然现在已经没了,但有些同学会纳闷:为啥西点军校会在某个房间中挂雷锋画像?俺摘录上述报道中的一段:

    我们见到了西点军校公共事务办公室的专家 Jim Fox 先生。Jim Fox 说,西点军校有些学员选修汉语,在学员学汉语时,很可能有介绍雷锋的内容,而雷锋的画像正是挂在学员学汉语的教室里。

◇关于李小龙的误传

  李小龙有很多误传,都是被添油加醋的,而且大都是他的粉丝意淫出来的。下面仅列举两条。

  误传之一:李小龙曾经得过全美空手道冠军 戳穿:李小龙【从没】参加过任何【顶级】的格斗比赛(包括:拳击、空手道、跆拳道、柔道、等等)。李小龙只是在“长堤国际空手道大赛”的比赛间歇进行过暖场表演(双指俯卧撑)。 李小龙正式拿过的奖项是“香港校际拳击赛冠军”(1957),可惜这个比赛距离“顶级”还很远。

  误传之二:李小龙曾经打败过某某冠军 传说中被李小龙击败的,包括:罗礼士、Joe Lewis、等人。 戳穿:至少在【公开场合】,李小龙没有跟这些人较量过。他们有没有私下较量过,俺不得而知。所谓的“击败某某冠军”,俺只能说:证据不足。

  俺个人对李小龙的看法   既然扯到李小龙,估计会引起口水战。先说说俺的看法。 1. 他首先是一名很成功的演员(这点应该没啥分歧吧)。 2. 对他的实战水平,争议非常大。【没有】充足的证据能证明他是【超一流】的格斗高手(很多粉丝给出的是间接证据,说服力不足)。比如他表演过的“寸拳”,俺相信是真货。但光凭这个,不能证明他是“超一流的格斗高手”。 3. 他曾经有不止一次的机会来证明他的格斗实力。比如美国有格斗高手邀请他公开对决,但他没有应战。(李粉说他不屑,李黑说他不敢)

★其它一些误传

  本文写得有点长,已经大大超出了俺博客的平均博文长度(聊得唾沫都干了)。下面列举几个没来得及细聊的话题,俺蜻蜓点水,一带而过。

◇关于“周恩来机智答记者问”

  坊间流传很多关于周恩来机智回答外国记者提问的妙语,基本上都是民间 YY 出来。其实很多国家历史上都会流传一些“机智型”的故事,而且会统一安插到某个号称机智的人物身上。比如“阿凡提的故事”就属于此类。如今,这类故事找到了新的嫁接对象——周恩来。   说到周恩来,这又是一个很容易引发口水战的话题。即使在反共人士中,也有周的粉丝。对这些人,建议看一下俺网盘上分享的《晚年周恩来》一书。作者高文谦曾经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工作,并担任周恩来生平研究小组组长。出国之后写了此书,内容翔实可信。看完之后,你会发现周总理的某些光环是虚的。

◇关于“雷锋”

  关于雷锋的事迹,已经有很多被戳穿。有关他的宣传照片基本上是“摆拍”。   这个话题去年聊过了,所以今天就不谈。有兴趣的同学请看《每周转载:关于学雷锋(网文4篇,评论若干)》

◇关于“焦裕禄”

  焦裕禄本身是个正派的官员,但是对他的吹捧太过了——属于“添油加醋”。很多不是他本人干的事迹,也加到他头上。要证明焦裕禄的事迹有忽悠的成分,很简单——因为党国自己都间接承认了——请看如下:   和焦裕禄共事过的张钦礼,被誉为焦裕禄的亲密战友,当年新华社的那篇轰动全国的报道,他是主要被访对象。文革结束后的1980年,在审判四人帮的同时,张钦礼也被抓起来,判了13年徒刑,罪名是:“文革中紧跟林彪、四人帮;迫害老干部;挖空心思捏造焦裕禄事迹,欺骗全党,欺骗全国人民”。

  引申阅读 《杜君立:焦裕禄的神话与张钦礼的悲剧》 《真假虚实?焦裕禄大通讯四十年论战始末 @ 网易》 《黄昌盛:习近平借焦裕禄还能招来多少魂?》

俺博客上,和本文相关的帖子(需翻墙): 《如何用互联网进行“反洗脑”和“政治启蒙”——分享若干个人经验》 《聊聊洗脑和脑残——分析“脑残的起源”和“脑残的觉醒”》 《看看真理部是如何 PS 照片的》 《关于抗日战争——谈谈真理部对抗战历史的篡改》 《谈谈真理部对朝鲜战争的忽悠》 《每周转载:关于朝廷对爱国主义的忽悠(网文5篇)》 《每周转载:关于学雷锋(网文4篇,评论若干)》 版权声明 本博客所有的原创文章,作者皆保留版权。转载必须包含本声明,保持本文完整,并以超链接形式注明作者编程随想和本文原始地址:

比“欺骗”更狡猾的洗脑——基于【真实数据】进行忽悠

2021-01-08 09:33:21 By anti_pink

 大约一年前,俺发了一篇《比“欺骗”更有效的洗脑手法——基于“双重思想”的思维控制》。今天这篇继续来聊聊——比“欺骗”更高级的忽悠——用【真实的】数据来对你进行误导。

★选择性披露信息

◇说明

  所谓的“选择性披露”就是——有些事实告诉你,但有些不告诉你。这两部分是通过精心挑选滴,以此来达到洗脑的效果。

◇举例——新闻联播

  比如说:《新闻联播》里面通常只报道天朝的好事儿,也通常只报道外国的坏事儿——就属于这种手法。   后来网友们总结了“《新闻联播》三段论”: 开头10分钟——天朝领导的工作很忙碌 中间10分钟——天朝人民的生活很幸福 最后10分钟——外国人民的生活很悲惨

  俺印象比较深刻的一次,是2012年12月。在同一天,美国康涅狄格州和中国的河南省,都发生了校园惨案。但是中国官方媒体(尤其是 CCAV)大肆报道美国校园枪击案,却很少提及河南幼儿园的惨案。   为啥官方媒体不去关心本国发生的人道灾难,却花大量精力去报道美国的人道灾难?本质上就是为了洗脑。

◇举例——孔庆东替文革的辩护

  关心政治的网友应该都知道孔庆东的大名——此人绰号“孔三妈”,是知名的毛粉。   他在新浪微博发了一段话,摘录如下:

根据《历史的审判》中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材料,文革中‘被迫害致死’者3万4千多人。假设这一数字是可靠的,那么平均每年是3千多人。对比一下美国,仅仅因为枪支泛滥,每年致死人数超过3万,等于10个文革。再按照两国人口比例换算,则等于40个文革。

  大伙儿先独立思考一下,这段话的谬误在哪里?

  这段话有好几个坑。比如开头部分引用的数据(3万4千多人),很可能就是伪造的(人为缩水的)。连孔三妈自己也底气不足,所以他特地注明了“假设这一数字是可靠的”。因为本文不讨论“造假”,所以这个数字是否伪造,今天暂且不谈。   本章节先谈谈这段话的后半段——美国死于枪支的人数。在这里,孔三妈使用的,就是【选择性披露】的忽悠手法。他只提到美国每年死于枪支的人数超过3万。但是捏,后来有网民指出:这3万人里面,超过2万是死于【自杀】。   为啥孔三妈闭口不谈自杀人数捏?显然是为了忽悠——让你误以为这3万人都死于他杀。这类忽悠的高明之处在于——他用的确实是真实数据。   (孔三妈这段话里面,还有另外的谬误,本文其它章节会提到)

★只谈表面现象,不谈【深层】原因

◇说明

  这种手法,建立在“受众”对某个领域不够了解。于是忽悠者就可以拿表面现象来掩盖深层原因。

◇举例——以”城镇化“来论证房地产市场的“刚需”

  在天朝,有些人极力鼓吹“房价长期走高”、“房价只涨不跌”。在这些人的论据里面,其中一个论据是:“大规模城镇化”会引入大量新的“城市住房需求”。   这个论据靠谱吗?   下面俺引用英国《金融时报》的一篇报道(链接在“这里”)。引文中的粗体是俺标注滴。

许多人用城镇人口的增加和需要更新改善的房屋数量来估算住房的“刚需”大数。我们认为,用新增城镇人口来估算城镇化带来的新增住房需求会高估“刚需”。这是因为在新增城镇人口之中,只有一小部分来自城镇户籍人口的自然增长,而百分之四十以上来自于城镇行政区域扩大或变更带来的农村人口划转。这种“行政”性的城镇化意味着新增人口原来就有住宅,而并不是全部都会拆除重建。另外 40% 多来自于常住非户籍人口的增加,但是这部分人由于购买力低下,绝大部分都无法参与到城镇住房市场(我们假设其中 10% 的人能买房),而且因为户籍问题也不能享受社会保障房。

★基于不同的【统计术语】

  大部分人都是“统计学”的门外汉。对统计学术语缺乏基础的认识。于是捏,某些人(政府、商家)就可以利用这些术语,来误导你。

◇“平均数”的误导性

  在谈这几个统计学术语之前,先说个段子。   比尔·盖茨长期霸占“世界首富”的宝座之后,IT 界出现一个调侃:"当比尔·盖茨走进某个普通的酒吧,一瞬间,酒吧里面的所有人都变成亿万富翁(平均数意义上的)。"   如果你看不懂这个调侃,俺来解释一下:盖茨的资产是几百亿美金。假设这个酒吧里面不到100人,那么当盖茨进入酒吧后,里面的【人均财产】至少是几亿美金。   这个段子说明啥问题捏?那就是“平均数”在某些情况下具有很强的误导性(尤其是当某个领域的数据出现严重的【分布不均】)

◇平均数 VS 中位数 VS 众数

  在统计学上,除了“平均数”这个术语,还有“中位数”和“众数”。关于后两者的含义,俺在本小节的标题处给出了链接,请自行查看这俩词条的解释。   当数据的分布【极度不均匀】时,看“平均数”不如看“中位数”和“众数”。   在咱们天朝,财富是非常严重的两极分化,所以,朝廷方面发布一些统计数据(比如“人均居住面积、人均存款”等等),更喜欢用“平均数”而不是“中位数”或“众数”。这样就能给出一些“看上去很美”的统计结果。   说到这里,引用一句精辟的话(某读者在评论中补充了出处,在”这里“)

世界上有三种谎言——谎言、可耻的谎言、中国官方统计数字

◇举例

  为了让大伙儿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俺虚构个例子来做一下实际的计算。

(以下例子纯属虚构,如有雷同,那是巧合)
假设有一家工厂,里面有5个股东,25个经理,70个工头,200个高级技工,250个普通技工,300个实习生。
股东年收入1000万
经理年收入50万
工头年收入10万
高级技工年收入8万
普通技工年收入4万
实习生年收入2万

  对上述人群的收入,平均数是11.94万,中位数是4万,众数是2万。结果相差好几倍啊。   假设某个地方衙门需要上报该工厂的收入情况,那么上报“平均数”就显得非常和谐。而上报“众数”就很不和谐。

◇引申阅读

  俺的网盘上分享了一本《统计陷阱》(洋文名:How to Lie with Statistics),里面介绍了许多种基于统计学的忽悠,建议大伙儿看一下。

★不恰当的对比——基于不同的【前提】

◇说明

  对比两个事物的时候,如果前提不同,那么对比就没有意义。   但是很多洗脑的手法,恰恰是利用了【不同前提】的对比。而且在对比的过程中,刻意隐瞒前提的差异性。

◇举例——孔庆东替文革的辩护

  刚才举了孔庆东的谬论作为反面教材,指出了其中一处谬误。现在来指出另一处谬误。   孔庆东拿“美国死于枪支的人数”来跟“文革造成的非正常死亡人数”作对比。这样的对比是没有意义的。   “文革造成的非正常死亡人数”,其性质是“专制政权的暴政”;“美国死于枪支的人数”,其中大部分是自杀(跟暴政无关),少部分是枪杀案(属于犯罪,同样跟“暴政”无关)。

◇举例——李世默替中共政权的辩护

  李世默属于高级自干五,而且还是“海龟”,而且还长得人模狗样的(此处是褒义词),而且还上了 TED 演讲——迷惑性大大滴(肯定大过周小平)   此人在演讲中举出的一个论据是:根据国际清廉质数(以下简称“TII”),中国比许多民主国家更清廉。   看到这里,估计有很多读者要哑然失笑了。   但是咱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嘲笑”的层面,要从更深层次了解,为啥中国的 TII 指标会比某些成熟民主国家更好?猫腻在哪儿?   在这个问题上,俺直接引用经济学家黄亚生对李世默的反驳(因为黄亚生的反驳已经一针见血,俺就不用浪费口水了)。原文摘录如下(粗体是俺加的),链接在“这里”(需翻墙)。

我一直认为用清廉指数来为一个不透明的政治体系辩护是很讽刺的。
......
下面要讲的是一个基本的观点:在民主国家中的腐败要远远多于我们知道的在那些集权国家中的腐败,因为民主国家按照定义就更透明,并且有更透明的数据。我更相信在民主国家中比较腐败程度,而不是机械的套用在中国与其他民主国家的比较中,这就像李世默所不断重复做的,但从根本上说是有缺陷的。他的方法混淆了两种效果:一个国家透明程度如何以及一个国家腐败程度如何。我不是说民主国家就一定比中国干净,我说的是李用的数据不能作为得出上述任何一个方向的结论的基本依据。在这个问题上想要得出结论的正确方法是:在给定同样的透明度下(以及同样水平的许多其他指标,比如收入)中国有/没有比民主国家腐败。
一个简单的例子就会阐明这种观点。在2010年,两个印度企业家成立了一个网站叫“我行贿”。这个网站让帖子以匿名的方式张贴印度公民不得不行贿的例子。截止到2012年8月,这个网站记录了20,000起腐败的报告。一些中国企业试着做同样的事情,比如他们创造了“I Made a Bribe”和“522phone.com”。但是这些网站很快就被中国政府强行关闭了。正确的结论并不是像李的逻辑所说的——中国比印度更干净,因为他有着零纪录的腐败案例,而印度政府有着20,000起腐败案件。

  李世默这个高级自干五,他故意不提“透明指数”,然后大谈“腐败指数”的对比——这种对比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前提不同了。

★用“纵向对比”替代“横向对比”

◇说明

  所谓的“纵向对比”,就是指时间上的对比。比如拿现在跟过去对比;所谓的“横向对比”,是指【同一时期】,不同国家/地区的对比。   “纵向对比”的意义不大——因为人类社会总是在不断发展,不断进步的。现在比过去好,那是应该的,也是很正常的。   相对而言,“横向对比”会更加有说服力。但是真理部却很喜欢使用“纵向对比”。

◇举例——毛腊肉时代的“忆苦思甜”

  在毛腊肉时代,非常流行所谓的“忆苦思甜”。也就是反复强调1949年之前的“旧社会”有多么多么糟糕;然后再粉饰所谓的“新社会”有多么多么好。这就是典型的“纵向对比”。   为啥毛时代总是搞“纵向对比”?其实毛腊肉也曾经想过要搞“横向对比”。比如大跃进时代,打出口号说,多少多少年,要实现“超英赶美”。结果捏,“大跃进”给搞成了“大饥荒”,堂堂天朝变成了人间地狱(关于这段历史,参见俺之前的系列《谈谈三年大饥荒》)估计从那之后,腊肉就怂了,不敢再搞“横向对比”,于是就让真理部专注于“纵向对比”的忽悠。

★不恰当的对比——基于不同的【历史时期】

◇说明

  前面提到了“横向对比”。这种对比方式的重要前提是“同一时期”。如果少掉这个前提,对比的意义会大打折扣。

◇举例——香港占中运动期间,某官员的“美国黑奴论”

  查史美伦是香港金融发展局主席。她以美国黑奴为例,说道:“1861年美国解放黑奴,大约100年后,1968年黑人才可获投票权。”   为啥说这个言论是谬误滴?因为英国、美国是民主化的先驱。他们没有前人可以借鉴,处于摸索阶段,自然要花比较长的时间。比如俺之前的博文《中国是从哪个朝代开始落后于西方?》列出了欧洲现代化进程的时间表。英国从“自由大宪章”到“光荣革命”胜利,当中花了超过400年的时间。   而如今捏,民主化浪潮已经席卷全球,有很多前车之鉴可以供参考,当然不用再花那么长的时间。比如:日本二战战败之后,用很短的时间就建立了“君主立宪”的政体。设想一下:如果某个日本官员说“英国搞出君主立宪花了400年,日本也需要花400年”——那岂不是笑话?

★通过【追加定语】来提升排名

◇说明

  所谓“追加定语”是一种修辞方面的语言技巧。这种技巧如果运用得当,也可以很好地进行忽悠。

◇举例——对“嫦娥登月”的报道

  去年(2013)嫦娥三号实施登月计划之后,官方媒体反复强调:"中国成为继美国和前苏联之后,第3个实现【月面软着陆】的国家”"   这个说法本身没有错,但是会给人(尤其是不太了解宇航技术的人)一种强烈的误解,以为中国是第3个登上月球的国家。   其实捏,以“月面着陆”来计算,中国排在第5位——前面4个分别是:美国、苏联、日本(1990)、印度(2008)。但改为“月面软着陆”这个定语,一下子就挤进前三名啦。   补充说明:欧洲空间局“月面着陆”的时间也早于中国,但是“欧洲”不能算单独的国家,所以俺没有把“欧洲空间局”的登月计算在内。

  为了说明“定语”的效果,请你品味如下几句话——体会一下唬人的程度,有啥差异。 嫦娥三号成功登月,中国是第3个实现“月面软着陆”的国家。 嫦娥三号成功登月,中国是第5个实现“月面着陆”的国家。 嫦娥三号成功登月,它是第31个在月球软着陆的探测器。 嫦娥三号成功登月,它是第115个月球探测器。   详细的“月球探测器清单”请看维基百科词条(链接在“这里”)。这个清单包含了所有跟月球相关的探测器(包括“绕月的”和“着陆的”)。

  顺便给大伙儿聊点宇航方面的科普:   以如今的宇航技术,“月球探测”的难度其实远远小于其它几项(比如:火星探测、彗星探测、小行星探测)。   咱们以“火星探测”为例:   截止俺写本文的2014年,成功进行火星任务的机构(按时间顺序)是:俄罗斯的 RSA(俄罗斯空间局)、美国的 NASA(美国宇航局)、欧洲的 ESA(欧洲空间局)、印度的 ISRO(印度空间研究组织)。如果以国家排名(欧洲不算“国家”),印度排第三(不愧是印度阿三)。值得一提的是:到目前为止,尝试过火星任务的机构,除了印度的 ISRO,其它机构第一次尝试都失败了。 苏联第一次尝试(火星1A号,1960),失败 美国第一次尝试(水手3号,1964),失败 日本第一次尝试(希望号,1998),失败 英国第一次尝试(小猎犬2号,2003),失败 中国第一次尝试(萤火一号,2011),失败 (以上资料摘自维基百科词条,链接在“这里”)   苏联和美国的失败,还情有可原——因为上世纪60年代的宇航技术还很粗糙。但是中国和印度的火星任务,时间上很接近(相差2年),有可比性。   俺为啥特别强调印度?因为它的空间技术实力,绝对不可小看。比如说:印度的火星计划,技术都是自己研发,而且成本是全球最低(七千四百万美元,相当于 NASA 同时期类似计划的 1/10 成本)。这些可不是俺瞎掰的,不信请看这个维基词条。   但如果你只听官方报道,肯定意识不到这一点。从某种意义上讲,印度对中国的威胁,比日本更大(这个话题以后再聊)。

◇举例——锤子手机的广告

  话说上个月在马路边看到一广告牌,用特别醒目的大字体写着:

双十一天猫购物节
锤子手机全国销量第二

  当时俺吃了一惊,心想:几天功夫,老罗的锤子手机咋变得这么牛逼啊。然后走近一看,在这2行大字的中间,还夹着一行很小的字体,写着——2000元以上的国产手机   俺估计这个广告牌忽悠了不少人——稍微站远一点,根本看不见那行小字。但你又没法说它造假。这就是狡猾之处啊。   顺便搜了一下,发现好多人都有同感。比如这篇《锤子手机广告再现机智——偷换概念,口活无敌 @ 搜狐 IT》   补充说明:   某读者发了长篇留言,论证俺这个例子放在本文不合适。为了避免引起误解,俺补充说明一下:本人既不是锤子黑,也不是锤子粉。这个例子只是用来说明某种忽悠的手法。

俺博客上,和本文相关的帖子(需翻墙):

《比“欺骗”更有效的洗脑——基于【双重思想】的思维控制》

《聊聊洗脑和脑残——分析“脑残的起源”和“脑残的觉醒”》

《批判性思维扫盲:学会区分“事实”与“观点”》

《谈谈真理部对朝鲜战争的忽悠》

《谈谈真理部对抗战历史的篡改》

《天朝民众的心理分析:圣君情结》

《天朝民众的心理分析: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分析爱国主义忽悠的常见类型——顺便戳穿几个流传很广的谣言》

版权声明 本博客所有的原创文章,作者皆保留版权。转载必须包含本声明,保持本文完整,并以超链接形式注明作者编程随想和本文原始地址: https://program-think.blogspot.com/2014/12/brainwash-using-real-data.html

比“欺骗”更有效的洗脑——基于【双重思想】的思维控制

2021-01-08 09:32:02 By anti_pink

前几天有读者在博客留言,询问“双重思想”相关话题。俺回复之后,另一个读者抱怨俺的回复太简单了。所以今天就“双重思想”这个话题,单独聊一聊。

  开博几年来,也发了些揭露真理部篡改历史的博文(比如:这里、这里、这里)。所谓的“篡改历史”,其本质就是“欺骗”。但是有一种洗脑手法比欺骗更有效,更彻底,那就是思维控制。今天来聊聊思维控制的手法之一“塑造双重思想”。

★啥是“思维控制”

  所谓的“思维控制”就是采用某些手段来改变(弱化)你的思维能力。这里所说的“思维能力”广义的,也包括“记忆力”。

  一旦思维能力被降低,洗脑者就很容易把你玩弄于股掌之中。

★为啥“思维控制”比“欺骗”更有效?

  “欺骗”这个手法本身有不少弊端:

其一,要把谎话说圆本身就有一定的难度。一旦被洗脑的人发现了谎话中的破绽(比如谎话中的自相矛盾),这招数就露馅了。

其二,即使谎话本身没有破绽,但是被洗脑的人有可能通过其它途径(比如翻墙)从不同的信息来源获取信息,从而发现官方的宣传与境外的宣传不一致。

  而“思维控制”就可以避免上述弊端。“思维控制”的精华在于——破坏你的思维能力。当一个人的思维能力被彻底摧毁,此人就如同洗脑者手中的木偶,可以被任意操控。

  说到思维控制,不得不提《一九八四》这本伟大的著作(说此书“伟大”毫不夸张)。作者奥威尔用通俗的手法(科幻小说的形式)揭露了极权主义最本质最黑暗的一面。在这些阴暗面中就有“洗脑术”,尤其是基于“思想控制”的洗脑术。(有些同学不晓得啥是“极权主义”,俺稍微提示一下:人类历史上祸害最广的前三个极权主义政权分别是:希特勒政权、斯大林政权、毛泽东政权)

  《一九八四》里面重点提到了两种思维控制的方法,最牛逼的是“语言改造”,次牛逼的是“双重思想”(两者都是《1984》率先总结出来的,再次感叹作者奥威尔的目光独到)。“语言改造”虽然最牛逼,但实施的难度很大——至少需要消耗几代人的时间。所以到目前为止,即便像北朝鲜这种祖传三代的极权国家,都没能够彻底完成语言改造。相对而言,“双重思想”已经被很多专制政权拿来洗脑。所以普及“双重思想”更有现实意义。

  (对《一九八四》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到俺的网盘上下载电子版)

★啥是“双重思想”?

  所谓的“双重思想”,简单地说就是:“同时接受两种相反的、抵触的信念,却不觉得矛盾”。光这么说太过简单,估计列位看官印象不深。俺先举个例子:

“从来就没有救治主”(出自《国际歌》——共产党的党歌)

“他是人民的大救星”(出自《东方红》——文革那会儿巨流行的)

  这两句话从逻辑的角度来看,是矛盾的。稍微有点逻辑的人,不应该同时相信这两个命题。但是文革时期的大多数人(包括如今的一些毛粉)并不觉得这两个命题有矛盾。在他们看来,这两句话都对,同时成立。这些两者全信的人就属于“拥有双重思想”。

  这类自相矛盾的洗脑宣传,随便就能举一大堆:

一边说中华民族是最伟大、最优秀的民族;一边说中国人的素质太低,不适合民主。

一边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一边说全国人大也必须置于党的领导下。

一边说枪杆子里出政权,一边说革命解决不了问题。

(下面这张是卫生部对“死囚器官移植”的自相矛盾)

不见图 请翻墙

......

  不光是党国有这种自相矛盾,民间人士也有。给大伙儿看张图(凤凰网在911十周年的街头采访视频)。

不见图 请翻墙

  如果你看到上述这些论调,不觉得矛盾,不觉得困惑。恭喜你,你很可能被朝廷改造成“双重思想”了。

  下面引用《一九八四》中关于“双重思想”的描述,大伙儿再体会一下:

    知与不知,知道全部真实情况而却扯些滴水不漏的谎话,同时持两种互相抵消的观点,明知它们互相矛盾而仍都相信,用逻辑来反逻辑,一边表示拥护道德一边又否定道德,一边相信民主是办不到的一边又相信党是民主的捍卫者,忘掉一切必须忘掉的东西而又在需要的时候想起它来,然后又马上忘掉它,而尤其是,把这样的做法应用到做法本身上面——这可谓绝妙透顶了:有意识地进入无意识,而后又并不意识到你刚才完成的催眠。即使要了解“双重思想”的含义你也得使用双重思想。

★谈谈“双重思想”的亮点

◇亮点1:既可用于洗脑民众,也可以用于体制的维护者

  初级的洗脑手法(比如“欺骗”)主要是用来对付被统治的民众。但“双重思想”不同,它不但可以用来对付民众,还可以用于体制内。

  比方说某个官员要篡改大饥荒的死亡人数。他/她如果是有意识地做这个事情(意识到自己是在篡改),会面临内心的负罪感/愧疚感,无法做到理直气壮;他/她如果是无意识地做这个事情,因为是“无意识”,做出来的伪造数据就不够真实,缺乏欺骗性。为了同时达到上述两种目的,这个官员必须具有双重思想。有了双重思想之后,既可以在篡改历史的时候理直气壮,又可以做到篡改的精确性。

  双重思想不但可以用在普通官员身上,甚至可以用于统治集团的领导层。请看《一九八四》的如下论述:

    过去所有的寡头政体之所以丧失权力,或者是由于自己僵化,或者是由于软化。
    所谓僵化,就是它们变得愚蠢和狂妄起来,不能适应客观情况的变化,因而被推翻掉。所谓软化,就是它们变得开明和胆怯起来,在应该使用武力的时候却作了让步,因此也被推翻掉了。
    那就是说,它们丧失权力或者是通过自觉,或者是通过不自觉。而党的成就是,它实行了一种思想制度,能够使两种情况同时并存。党的统治要保持长久不衰,不需要任何其他的思想基础。你要统治,而且要继续统治,你就必须要能够打乱现实的意识。因为统治的秘诀就是把“相信自已的一贯正确”同“从过去的错误汲取教训的能力”结合起来。

◇亮点2:对民众可以做到非常彻底的控制

  双重思想的程度是有深有浅滴。假如某个民众的头脑被深深地打上“双重思想”的烙印,他/她就彻底变成朝廷的奴隶。对这种人而言,不论朝廷说啥(即使朝廷说的话自相矛盾),他/她都深信不疑——这就是传说中的“深度脑残”。

  在小说《1984》中有一个形象的说法:假如某一天,党宣布2+2=5,双重思想者也会立即接受并深信不疑。

★如何造就“双重思想”?

  关于这话题,《1984》提到说,要在儿童时期进行“内心纪律训练”,具体包括两个阶段:“犯罪停止”(crimestop)和“黑白”(blackwhite)。为了偷懒,引述《1984》的原话如下:

◇犯罪停止(crimestop)

    至于可能引起怀疑或造反倾向的思想,则用他早期受到的内心纪律训练而事先就加以扼杀了。这种训练的最初和最简单的一个阶段,新话叫做犯罪停止(crimestop),在孩子们很小的时候就可以进行(编程随想注:“新话”是小说中党设计的新语言,用于“语言改造”)。犯罪停止(crimestop)的意思就是指在产生任何危险思想之前出于本能地悬崖勒马的能力。
    这种能力还包括不能理解类比,不能看到逻辑错误,不能正确了解与党的原则不一致的最简单论点、对于任何可以朝异端方向发展的思路感到厌倦、厌恶。
    总而言之,犯罪停止(crimestop)意味着起保护作用的愚蠢。

◇黑白(blackwhite)

    但光是愚蠢还不够,还要保持充分正统,这就要求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能加以控制,就象表演柔软体操的杂技演
    员控制自己身体一样。大洋国社会的根本信念是,老大哥全能,党一贯正确。但由于在现实生活中老大哥并不全能,党也并不一贯正确。这就需要在处理事实时要始终不懈地、时时刻刻地保持灵活性。这方面的一个关键字眼是黑白(blackwhite)。这个字眼象新话中的许多其他字眼一样,有两个相互矛盾的含义。
    用在对方身上,这意味着不顾明显事实硬说黑就是白的无耻习惯。用在党员身上,这意味着在党的纪律要求你说黑就是白时,你就有这样自觉的忠诚。但这也意味着相信黑就是白的能力,甚至是知道黑就是白和忘掉过去曾经有过相反认识的能力。

◇补充一下天朝教育

  刚才看了某网友的留言,顺便补充这一节。

  俺不止一次提到说:天朝的洗脑教育和正常教育之间的差异是:正常教育重在【引导】,而天朝的教育重在【灌输】。“灌输”就是一种培训双重思想的有效手段,其妙处至少有两个:

首先,灌输的过程中,学生无需思考,只需动用记忆力。这就剥夺了你锻炼思维能力的机会;

其次,灌输给你的信息如果本身就是自相矛盾的,你必然会慢慢养成“双重思想”。

  还有,即使你内心清醒,知道官方的教育是洗脑,但你为了通过考试(尤其是政治考试),你不得不去背那些荒谬的洗脑内容。久而久之,也还是会形成“双重思想”。

◇强化感性思维,淡化理性思维

  俺觉得:光靠这两个童年时期的心灵改造,是不够滴。到了成人之后,必须采用手段巩固民众的双重思想。要巩固双重思想,就要继续摧毁人的逻辑思维;要摧毁逻辑思维,办法之一就是:强化感性,淡化理性。要强化感性,心理学上最有效的两个手段就是:“诉诸恐惧”和“诉诸仇恨”。

  诉诸恐惧

  俺推荐的经典影片《V怪客》里面有句名言:【制造恐惧是专制政府的终极武器】。比如很多五毛经常忽悠说:搞民主会天下大乱。这就是典型的“诉诸恐惧”。另外,朝廷几十年来经常宣传的“帝国主义忘我之心不死”也属于“诉诸恐惧”。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诉诸恐惧是非常有效滴(考虑到篇幅,暂且不谈具体的心理学机制)。当某人被恐惧所笼罩,往往方寸大乱,再也顾不上理性的思考。顺便说一下,“诉诸恐惧”不但经常用于政治领域,也是经济领域的管用手法。所以巴菲特有句名言:当别人贪婪时恐惧,当别人恐惧时贪婪。涉足投资领域的同学应该好好体会巴菲特这句话的深意。

  诉诸仇恨

  和“诉诸恐惧”类似的另一个招数是“诉诸仇恨”。当一个人非常愤怒时,往往也会削弱其理性思维的能力。比如最近20年,天朝刻意煽动对日本的仇恨——钓鱼岛被反复拿出来说事儿。如果朝廷真的是寸土必争,那怎么从来不提如下这些边境纠纷?

藏南(中印边界)约7万平方公里

江心坡(中缅未定界北段)约2万7千平方公里

江东六十四屯(中俄边界)约3600平方公里

......

(关于更多的领土纠纷,可以看俺3年前的帖子《谁是最可恨的人?——写给仇日愤青们》)

  从上述对比可以看出,朝廷并不是寸土必争。所以钓鱼岛只是一个借口,一个G点。通过这个G点可以煽动足够多狭隘的民族主义者。 看看下面这些被煽动的爱国愤青,你就能体会到朝廷的“诉诸愤怒”,效果有多好。

不见图 请翻墙

◇辩证法

  最后再来抹黑一下“辩证法”。这玩意儿在党国的正统理论体系中很是吃香,被抬到很高的高度。为啥党国的理论体系如此强调“辩证法”?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辩证法有利于培训“双重思想”。因为写到这里,篇幅已经比较长了,俺就不多费口水批辩证法了,直接给出俺2年前的一篇博文《每周转载:关于辩证法(网文3篇)》。其中的那篇《辩证法与放屁》不但搞笑而且入木三分。

俺博客上,和本文相关的帖子(需翻墙):

《书评:<一九八四>——反乌托邦的代表作》

《聊聊洗脑和脑残——分析“脑残的起源”和“脑残的觉醒”》

《比“欺骗”更狡猾的洗脑——基于【真实数据】进行忽悠》

《批判性思维扫盲:学会区分“事实”与“观点”》

《看看真理部是如何 PS 照片的》

《每周转载:关于辩证法(网文3篇)》

《谈谈真理部对朝鲜战争的忽悠》

《谈谈真理部对抗战历史的篡改》

《天朝民众的心理分析:圣君情结》

《天朝民众的心理分析: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版权声明

本博客所有的原创文章,作者皆保留版权。转载必须包含本声明,保持本文完整,并以超链接形式注明作者编程随想和本文原始地址: https://program-think.blogspot.com/2014/01/doublethink.html

【转载】五毛谬论点评——“每个国家都有审查制度”

2021-01-08 09:19:53 By anti_pink

★引子

  每当有人抨击天朝的言论审查或网络审查,常有五毛跳将出来,义正言辞地说道:“每个国家都有网络审查”。还有些五毛会补充说:“欧美国家还查禁色情内容呢,为啥中国就不能查禁政治内容?”

  类似这样的忽悠伎俩,昨天又出现了。

  最近红得发紫的莫言同学,这几天去北欧领诺贝尔奖。在昨天(12月6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某瑞典记者问他如何看待新闻审查,莫同学答道:"我从来没有赞美过新闻审查这种制度,但我想新闻审查每个国家都存在。"(相关报道,请翻墙看“这里”)

  既然连大名鼎鼎的莫同学都抛出这种论调,俺今天必须得写一篇博文来批驳一番。

★这种论调的谬误何在?

  用"每个国家都有言论审查"来替天朝的真理部开脱,这里面至少潜藏了两个逻辑谬误,

◇谬误1

  不能因为某个行为普遍存在,就认为该行为是正当的。比方说,每个国家都存在“刑事犯罪”,但“刑事犯罪”既不是正当的,也不是值得提倡的。

◇谬误2

  “天朝的言论审查”对比“成熟民主国家的言论审查”,有【本质区别】,不能相提并论。   接下来俺多花点口水,详细介绍一下天朝言论审查的特色。看完之后你就会明白:“咱们党国的审查”与“成熟民主国家的审查”,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儿。

★天朝的审查有啥特色?

◇【有】法可依 VS 【无】法可依

  在成熟的民主国家,审查制度都有明确的法律依据,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举例1 比如德国禁止纳粹。那么德国的【法律】会明确规定,什么样的言论属于纳粹言论(比如“Heil Hitler”),什么样的标识属于纳粹标识(比如“铁十字”),什么样的动作属于纳粹动作(比如“纳粹式敬礼”)。

举例2

很多欧美国家是允许成人色情的,但明文禁止儿童色情。对于“成人色情”与“儿童色情”的界限,会在法律上给出很详细的规定。规定哪些尺度是合法的,哪些尺度是非法的。

像澳大利亚甚至规定了,A罩杯的成人女性禁止拍色情片——因为胸部太小会让观众误以为是女童,因而有变相鼓励儿童色情的嫌疑(相关链接在“这里”)

  但是在天朝捏?根本就【没有】具体的法律依据来支持审查制度。

举例1

咱天朝的各大搜索引擎、各大微博网站,各大论坛,都会把国家领导人的姓名列入敏感词?不光是国内网站,包括 GFW 也会把国家领导人的姓名作为敏感词进行过滤和屏蔽。

请问:天朝有哪条法律规定了,国家领导人的姓名要列为敏感词?

举例2

咱天朝的各大门户网站、各大博客网站、各大微博网站,各大论坛,都会把涉及“六四事件”的词汇(比如:“六四”、“64”、“1989”、“天安门”......)列为敏感词。

请问:天朝有哪条法律禁止谈论六四事件?

◇公开执法 VS 暗箱操作

  刚才说了,成熟的民主国家,各种审查制度都是有明确的法律条文来支持的。在这些国家里,负责进行审查的政府工作人员都是光明正大,公开执法。

  再来看看咱们天朝,所有的言论审查,都是偷偷摸摸进行的。

举例1

一直到现在,咱们的朝廷还不敢承认 GFW 的存在

举例2

GFW 长期以来一直采用流氓的技术手段干扰 Google 的各种服务(比如 Gmail)。每次 Google 提出抗议,咱们朝廷就推说是网络故障。

举例3

每次出现网络热点事件,真理部都会给各大网站下发指令,要求各大网站删除相关的敏感词。但是真理部的这些指令,从来不敢光明正大地公布出来。

◇循规蹈矩 VS 随心所欲

  在成熟的民主国家,政府部门进行言论审查会很谨慎,所有的审查动作都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如果政府方面的执法超出的法律规定的范围,民众可以通过正规途径,把政府部门告上法庭。

  反观天朝,因为审查完全没有法律依据,而且审查的全过程都是暗箱操作。导致的必然结果就是:负责审查的真理部可以随心所欲、为所欲为——想封杀谁就封杀谁,想屏蔽谁就屏蔽谁。而审查的受害者一点办法也没有。

举例1

2012年3月份,大内总管令计划的独生子乘坐法拉利豪车,出了车祸撞死。由于令计划是前任皇上“胡面瘫”的心腹重臣,真理部当然不希望此事引发负面影响。所以第二天,各大博客网站、各大微博网站,各大论坛都狂删跟此事相关的讨论,甚至连“法拉利”都成为敏感词。

从这件事情可以看出,真理部对言论的审查和管控,完全是随心所欲,只凭高层领导人的喜好。

  你知道【随心所欲】的审查有什么好处吗?随心所欲的审查,让媒体时刻处于恐惧,迫使媒体在言论上【自我阉割】。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戈培尔法则】(此人是纳粹的宣传部长),其原话是:"即使不封杀媒体,也要让媒体感到他们随时可能被封杀"。

  在天朝,不光媒体时刻处于恐惧之中,民众也一样。民众害怕因言获罪,也对自己的言论进行自我审查。

★结尾

  假如你是俺博客的老读者,应该不至于被这样的五毛言论忽悠。其实俺写本文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帮那些被洗脑的网民看清党国的真面目。可惜的是,被洗脑的网民,往往不懂翻墙,也就看不到俺的博客 :(

  至于莫言同学,大伙儿不妨思考一下,他为啥会说出这样的谬论?

可能性之1——他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借机会美化咱们的朝廷。

可能性之2——他迫于朝廷的淫威,【不敢】说真话。

可能性之3——他太淳朴太天真了,居然【没】看出天朝的言论审查同欧美国家的审查有本质的区别。

如果是第1种情况,那他是个党棍、投机分子;

如果是第2种情况,那他是个软蛋、怂货;

如果是第3种情况,那他的能力很成问题(说难听点,像脑残)。

你愿意相信哪一种可能性?或者,你还能想出其它的可能性 ;-)

共 5 篇博客